百乘之虹>历史穿越>九道有术 > 二十四、才高行洁
    (《论衡》:此以曲伎合,合则遇,不合则不遇。)

    代国的三处军马场分别在三个郡。汉朝的军马场后来发展到三十多处,比汉初有大幅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农耕技术的提高有关。汉初在农业生产中是“缦田法”的散播技术,比后来的“代田法”落后很多。而且,在关中平原农民没有接受冬小麦种植技术,粮食产量低,必然影响养殖业。所以,军马场在函谷关以东要相对多一些。

    姑博士讲农耕重要性时,他也没有意识到“缦田法”的落后。而刘恒身在代王宫,根本就不清楚外面的农耕情形,不知道那时候耕种技术会如此的落后。但姑博士讲到了农业作为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农耕技术需要专门的人才。如果农耕技术有进步则会大大的提高国力和改善黔首的生存条件。

    在五经房,刘恒与宋昌就先聊了军马场牝马被毒死的事,他从宋昌陈述事件的情绪起伏里看得出,军马场中的母马几乎就是一级保护动物,优良的母马更是宝中之宝。

    汉初战车改骑兵后,军马是稀缺之物,朝廷官骑和诸侯国的骑兵都需要军马。而优良的军马,代国也是在与匈奴冲杀中慢慢俘获匈奴人的马繁殖起来的。

    毒杀牝马一事,宋昌以雷霆之势亲自查清,原是被匈奴收买了间作故意喂养毒草料。宋昌把那个间作当场就车裂了。而说到车裂时,宋昌眉飞色舞嗜血的表情给刘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刘恒努力的在心里宽慰自己:这是古代人、古代的军人,残暴嗜血是家常便饭吧。自己哪一天说不定也会如此铁石心肠的杀人呢……

    继续聊军马场的事,刘恒希望宋昌给他一个把军马都留在代国的理由,以便将来自己好去应对长安和楚国的催要。

    他觉得自己还是直截了当比较好,“本王看过你的奏报,说要留这批军马的事,本王也想把军马留在代国。但朝廷和楚国都催要这批军马,本王该如何应对呢?”

    宋昌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道:“这好办,大王只需要告诉使者,这军马已经全部充入雁门郡的官骑应急。匈奴人在正月的春祭时,会在单于庭大聚,极可能纵马直驱雁门关。在往几年都有过这种事。这批马必须补充进雁门关的官骑,若是朝廷需用,也得要等到下一年的秋后。而楚国来要军马,原本只是傅相答应的事,大王直接推了就是。”

    “你的意思是先斩后奏?”

    “臣就等大王准奏,就把军马悉数带走,现下这些军马还在马场内。”

    刘恒很满意宋昌果断又不莽撞的决定,他说匈奴南侵应该是事实,也说不上是要欺瞒朝廷。

    “那好,这件事本王就准你了。”刘恒心里有点高兴,这件事他一直觉得不是很好应付,在他心里盘桓了几天。

    宋昌也看出他的高兴劲,趁机说道:“那多谢大王了。另有一事臣不好奏报,一直想当面请大王示下。”

    看着宋昌狡黠的眼神,刘恒不知他想说什么,“你说。”

    “这边关兵事,日常一向是臣自作主张,而傅相这两年来常常过问兵事,派监军和校尉至军中,惹臣十分的不爽。臣认为他此举,表面上是防臣与胡人勾结,其实他是想把代国的兵事掌控在他的手里。臣以为,代国的兵事,晋阳城有内史大人,而边关有臣在,若长安调兵有兵符,内外皆安。丞相应学萧相国做好民生政务即可,如此凭空制造事端,臣觉对大王不利。故臣近半年来,所涉兵事都直接奏报给大王,也懒得理傅相。傅相自然是不高兴,但臣今日被大王宣召,还是觉得臣如此做是对的。”

    他一说完,刘恒心里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宋昌这番话就是因为自己今日召见了他。宋昌认为自己的召见就认可了他对傅相的态度。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既然他承认自己跟傅相结下了梁子,这倒是好事。

    “此事,本王当然知道你的用心……”刘恒盘算着自己该如何表态,他需要趁热打铁,让宋昌感受到王的信任。

    “当年你追随高祖平定叛乱、镇守雁门关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本王一直都很赞赏你。傅相是长安的官吏,不懂边关兵事,兵事上,非你莫属……”刘恒的话让宋昌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刘恒不想让宋昌觉得,现在的王还是一位优柔寡断的王,他要传递给宋昌一种力量感。

    “但军中的粮草给养和杂役驱使,还得傅相经手。寡人许你直接奏报兵事,但其他事当奏报傅相的奏报傅相,若是傅相有掣肘的地方,你尽可再奏报给本王,寡人来处置。寡人不希望在傅相未离开代国之前,你与他闹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