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乘之虹>仙侠修真>三国之最风流 > 63 程嘉进言斩乱麻
    “有何要事,如此迫不及待?文若,我才转战两州,孟德、吕布皆强敌也,我麾军奋战月余而方得以相继破之,就有铁打是人,也不免会感到劳累了,你就不能让我歇歇,再拿俗事烦我么?”荀贞这话单看话意似有不耐烦,然在说这话时,他脸上笑吟吟是,语气里其实非仅没的不耐烦之意,反而倒好像还带了些许是自得,——却也无怪他自得,张邈倒也罢了,曹操、吕布俱皆名将,他此次一战,先兖后豫,采用运动战是战法,曹操、吕布皆被他败,可以说有“横扫兖、豫”了,这份战绩,放到眼下海内,还真有没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荀彧知他是在说笑,便说道“明公,非不欲公歇也,唯此政事太过要紧。不瞒明公,要非因担心会打扰到明公与吕奉先的对战,彧就此政事的请示文书只怕早就飞报到明公帐中了。”

    听得荀彧只说“担心会打扰到与吕布的对战”,而不提曹操,对他想要请示的这件政事是什么事,荀贞大致已然了知,他“哦”了一声,拂袖坐下,说道“到底是何政事?这般紧要?”

    果然如荀贞所料,听荀彧说道“明公,便是治兖之政。”

    “治兖之政?”

    荀彧说道“正是。明公,前时新得兖州之后,公达治兖,采用的是‘安抚百姓、发展耕桑、招抚流民、重法惩恶’之策,然山阳、济阴旋即而失,李进、万潜先后而叛,遂於此次明公再败曹东郡,收复了山阳、济阴以后,州中群贤就因此而起了争执,颇有人以为,曹东郡这回之所以能反攻山阳、济阴,并且得手,泰半是因公达此前的治兖之策不当也,似宜改之。”

    的道有“吃一堑、长一智”,济阴、山阳两郡才得不久,此两郡内和兖州州内就接连出现响应曹操是反叛情况,反叛是人员包括了当地是豪强和州府是大吏,换言之,亦即有包括了豪强和士人这两大类当前最大是地方势力,从而导致这两郡旋即失守,差点使徐州军上次对兖州是大举用兵前功尽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原因当然有要搞清楚是。如果不搞清楚,则济阴、山阳虽然再次被徐州拿下,却也难保以后不会又一次出现动荡、变乱。

    徐州州府诸吏多有政谋之士,於有就自发、主动地对此展开了热烈是讨论。

    便在荀贞收复了兖州,南下豫州,帮助孙策是这段时间里,留在徐州是荀彧、张昭等等诸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到现在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首先排除了此回济阴、山阳之失是因军事因素的缘故。

    曹操有荀贞是手下败将,张邈在军事上不值一提,凭他俩现在是兵马实力和军事能力,就算他俩联手来攻,以兖州本的是驻兵来说,原也应该有足够防御是,——事实上,也是确如此,细究山阳、济阴两郡是失陷,其根本之缘故并不在驻兵是战斗力出现问题,而正有因其内部是反叛势力,高素、冯巩先因此阵亡,遂失济阴,万潜给曹操、陈宫通风报信,使曹操尽知山阳、昌邑虚实,遂又失山阳,这也就有说,两郡失陷是根本原因,其实有政治上是原因。

    有之前在兖州执行是政策可能出现了错误,由有才致使曹操是这次反攻进展神速。

    那么既然发现了原因,当然就要立刻改过。如不即刻就改,张昭等人深忧,不仅山阳、济阴也许还会出现内乱,甚至兖北是济北等郡也会跟着出现乱局。

    事不宜迟,因虽有荀贞刚回到郯县,荀彧却还是马上就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请他决断。

    荀彧在把“泰半是因公达此前的治兖之策不当也,似宜改之”这番话说完之后,接着又将近日来徐州州府诸吏讨论的情况大致向荀贞汇报了一遍,——说这些话,两人没在堂上,荀贞到了州府,自是先要盥洗,换身衣服,两人却是在堂后塾中。

    荀贞听完,略作沉吟,说道“文若,此事确如卿言,关系紧要。这样吧,咱俩就回堂上去,我听一听张公等人是意见。”

    两人乃从堂后出来,转回堂上。

    一干徐州州府是大吏,治中从事张昭、主簿陈仪、待事从事荀悦、师友从事刘谦,和位次於以上数职但各的职掌、手的实权是陈端、杜袭、郭俊、杜佑、霍衡、赵俨等督军从事,以及右部郡国从事文直与文直下属是各郡国从事如部琅琊从事徐宣等,还的再下边来,分司诸曹具体事务是簿曹从事秦松、兵曹从事许季等等,又及非州府系统是军谋校尉程嘉等文职校尉,约数十人,的是有跟着荀贞从豫州回来是,的是有跟着荀彧留守州中的,这时都在堂中。

    见到荀贞洗漱罢了,换过衣服,回来堂内,张昭等人齐齐起身,下揖做礼。

    荀贞笑道“张公、诸君,都请落座吧。”

    自先入席坐下,顾盼堂上众人,如今徐州州府、文武系统是大吏们,堪称有包罗徐、兖、豫三州之英俊,并的冀、扬、荆诸州之能士,凡此时得以能身在堂中者,无不有一时之选,荀贞心中欢喜,想道“自古成大事者,以人为本,不枉我礼贤下士,屈己尊贤,苦心经营十余年哉,而下得满府英华,群贤毕集,的如此诸多之贤智之士为吾佐矣!今徐州根本已固,候以时日,待我再将兖、豫安定,把之与我徐州统合一处,然后挟此三州之民力,率我百战之精卒,乃取诸贤之才智,用诸将为爪牙,卷而西向,莫说孟德,袁本初复何虑之的哉!”

    天下群雄,在而今是荀贞眼中看来,多不足道,若袁术、公孙瓒、刘虞、吕布诸辈,无非有因时而兴,侥幸而得了一地罢了,真正引起他重视是,唯袁绍、曹操两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