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天子因忌惮藩王势力而削藩,这引得诸位在京藩王不满;并与家奴密谋叛乱。当天子以强硬手腕囚禁并杀害几名藩王后,这场动乱最终结束,可这也引起了一些宗亲的不满,最终在长达四年之久的策划后,买通了御林军统帅并发动兵变,乱刀砍杀天子……

    此时贵为皇后的钱婉柔则带着年仅五岁的太子趁乱逃出皇宫。

    那一夜,萧煜辰正在边境骑马散心,就在此时,斥候骑快马飞奔而来,来至他身边,飞身下马道:“大都督,御林军突然集体哗变,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皇宫,怕是要变天了。”

    “要变天了么?”他心中暗道,这些年戎马沙场,早已让这位曾经的少年成为了一位颇具城府的统帅。

    他唤来副将李忠,对李忠一番耳语后,李忠领命而去,不一会,这因夜色而沉寂的军营再度热闹起来,将士们身披战袍,手握火把与兵器,集合在校场。

    萧煜辰依旧骑在马上,一遍遍扫视着这支边疆劲旅,他开口道:“将士们,近日御林军哗变,京城陷落,我想请众将士随我一同进京勤王,当然匈奴人不得不防,因此我点兵八万,随我进京勤王,剩下的将士,守好我们的北大门,这里是通向中原的重要枢纽,不得有误!而随我进军的将士,沿途不得骚扰百姓,不得强占民财,违令者,杀无赦!”

    那一夜,他点了三万骑兵与五万步兵,星夜兼程赶往京城,两日后,他已经抵达距离京城仅有五十公里的地方,京城早已近在咫尺。这一天,他要五千轻骑兵在此扎营,就在此时,一个身着华贵却狼狈不堪的女人带着一个看上去五六岁的孩子来到军营外,并点名道姓要见他,听完士卒的禀告后,他决定出营相见。

    他刚刚走出大帐时,就远远看见了那熟悉的身影,而他近前看这个女人。一瞬间,多年思念化为泪水涌出,哪怕此时他是一军主将,这正是他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啊。

    但此时,他忍住了想拥抱婉柔的冲动,而是缓缓跪倒在地上道:“臣镇北都督萧煜辰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殿下,臣救驾来迟,请娘娘,殿下恕罪。”

    钱婉柔见曾经的爱人如今跪在自己面前,她心头一颤,多年回忆涌上心头,她神情复杂的看着眼前的爱人,很快她将自己此时的情绪调节好,弯下身搀起萧煜辰道:“大都督肯来勤王,本宫又怎会责怪于你,大都督快快请起…”

    当天夜里,萧煜辰所率的八万步骑兵全部举着火把抵达长安城下,望着那高耸的城墙,以及大敞四开的城门,貌似叛军已经走了。他挥了挥手,军队有条不紊的进入长安城,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四处那熟悉的建筑,突然间他明白了近乡情更怯的含义,他快马加鞭,在抵达皇宫外时,主动翻身下马,手握佩剑大步流星走入皇宫。

    如今的皇宫,早已被叛军洗劫,四处都是散落的兵器以及古董字画。他招了招手,副将李忠便走上前,他看着满目苍凉的皇宫,开口道“李忠,传令下去,让将士们把这皇宫收拾一下,顺便寻找一下传国玉玺。至于陛下已经不重要了,你留下三千人作为御林军,把守皇宫,防止再有叛贼作乱。对了,把在京城的文武百官,明日命这些人到奉天殿,迎奉少主”

    “属下遵命”

    第二日一大早,文武百官早已穿着朝服,来到奉天殿外。少主杨云翰从后殿走进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即将贵为太后的钱婉柔,而萧煜辰则身穿甲胄,手握佩剑,大步流星走进奉天殿,在他身后,是近百名手握兵器的士卒冲进奉天殿就在此时,从文官队列中响起一道声音:“老夫有一事不解,不知大都督可否告知老夫”

    声音的主人是贵为三朝元老,官拜太师的杨德忠,听到有人喊自己,萧煜辰朝老太师恭敬作揖道:“老太师,您请讲。”

    “萧将军如今手握重兵,长安城周边都是你的人,今日早朝你更是带兵佩剑闯进来,意欲何为?”

    太师手里拿着拐杖,一步步走上前“萧将军,既然你是来勤王的;那好,老夫就与你做个约定,倘若你萧煜辰有不臣之心,那便叫天打雷劈。”

    萧煜辰上前两步,撩起甲胄,跪在少主面前:“陛下,既然太师大人怀疑臣;臣便在此立誓,我萧煜辰必将誓死辅佐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有违背此言,必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钱婉柔缓缓走下来,躬身将他扶起:“大都督言重了,如今先帝刚刚去世,陛下年幼,本宫想赐你九锡,让你为丞相辅佐陛下,你可以入朝佩剑,赞拜不名,同时你也可以继续主掌原部属,本宫可是将陛下和本宫的身家性命托付于你。翰儿,快来见过相父”

    此时的杨云翰虽然年纪尚小,不明白母后此举的目的,但还是走下龙椅,规规矩矩的向萧煜辰作揖道:“翰儿拜见相父”

    萧煜辰见状,他连忙叩首道:“陛下不必多礼,臣必将尽毕生之力,辅佐陛下,生死无悔,永固疆土!”